今年国庆长假,高速公路再次上演新能源车主的“年度大戏”。一位开了三年新能源车的司机坦言,当初选择电动车就是看中“省油、省钱、科技感十足”,但经历了几次高速出行后配资开户门户导航,才发现省油是真,却不省钱。
“省了一年的电费,一次拖车就全搭进去了。”这位车主回忆了在高速上胎压报警却找不到备胎的尴尬经历。
打开任何一款新能源车的后备箱,你会发现备胎已不见踪影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瓶补胎液和一个便携充气泵。车企的这个决定,背后有着精打细算的逻辑。
一个全尺寸备胎重量在15-20公斤之间,对电动车来说,这简直是“续航杀手”。每增加10公斤重量,续航可能减少1。2公里。车企为了提升续航数据,自然将备胎视为首先砍掉的对象。
同时,新能源车底盘空间已被电池组完全占据,传统备胎位置现在装满了电池管理系统和各种电机。设计师面临的空间选择是:要备胎,还是更大电池容量?他们选择了后者。
车企提供的解决方案看似完美:防爆胎、自修复轮胎、补胎液工具包。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。补胎液只能修复微小孔洞,且对侧壁破损完全无效。
更让人沮丧的是,使用补胎液后,静音棉可能报废,甚至轮胎也无法继续使用。有经验的老师傅推荐橡胶钉作为应急补胎工具,但其效果仍无法与真正的备胎相比。
“在高速上轮胎被扎,没有备胎就是灾难。”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,“服务区充电桩排队还好,至少车还能动。轮胎坏了,你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。”
新能源车在高速上的续航焦虑已众人皆知,但轮胎问题带来的焦虑更甚。当仪表盘胎压警报闪烁时,车主面临的不仅是出行计划的中断,还有高昂的救援成本。
高速救援拖车费用惊人,有车主反映60公里花费1300元。目前仅有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和宁夏五省提供免费拖车服务。
这个国庆假期,不少新能源车主学乖了,随车携带橡胶钉补胎工具。但这是否应该是车主承担的责任?车企在取消备胎的同时,是否提供了真正可靠的应急方案?
新能源车取消备胎,本质上是将一部分风险和麻烦从厂家转移到了车主身上。车企获得了更轻的车重、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低的成本,而车主则失去了应对常见轮胎故障的能力。
有车主调侃:“以前燃油车爆胎,自己换备胎10分钟搞定;现在电车爆胎,您好,道路救援请按1,预计等待2小时……”
这种风险转移的合理性值得商榷。当车企以“97%的车主5年内没用过备胎”为由取消这一配置时,却忽略了3%车主遭遇困境时的无助感。
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提升,越来越多车主将面临这一困境。一些硬派越野电动车如比亚迪仰望U8仍保留了备胎,但这能否成为行业标准而非高端车型的专属?
后疫情时代第一个国庆长假,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车队越来越长。当又一辆电动车闪着双闪停在应急车道,车主手拿补胎液无奈地望着破损的轮胎时,不知道他是否算过这笔账:省下的油钱配资开户门户导航,到底够不够一次拖车费用?
忠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